Skip to main content

历史的牺牲品——小议库尔德问题

 

自去年开始的叙利亚危机这场大戏已经过去了快一年,而随着危机的不断深入,矛盾早已不是当初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较量这样单纯了。9月份,叙利亚政府军弃守了东北部的土叙边境地带。令人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地带正是库尔德人武装活跃的地区,叙利亚政府军弃守此地似乎意在将其让给当地的库尔德人武装。而库尔德问题是该地区最为敏感的热点问题之一,叙利亚政府的做法无异于将本已复杂的叙利亚局势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对此,库尔德问题的最大当事国和受害者土耳其表现出了高度的警惕和如芒在背的危机感。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所谓的库尔德问题,也是算作一个简单的学习笔记。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现今已难以详细考证。库尔德人世代居住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的狭长地带,习惯上被称为“库尔德斯坦”(题图)。绝大部分库尔德人也主要分布在上述四国,其中土耳其约有1300万人,伊朗约有500万人,伊拉克约有380万人,叙利亚约有100万人。库尔德人从来没有统一、独立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不同民族所征服,从未建立过独立的库尔德民族国家,因此所谓的库尔德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关系到是否承认库尔德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并且享有一个民族应有的地位和权利的问题。

图:库尔德人目前的分布状况

         库尔德人有土地无祖国的生存状况与库尔德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库尔德人历史上曾经长期游牧也曾从事定居农业,然而都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山区,以氏族部落为社会的组织形式,直到今天,生活在伊朗和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仍然分属为约136个大小部落。封闭隔绝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库尔德人与外界的交往,分散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组织束缚了统一社会的形成,因此库尔德民族社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东其他民族。在近代以前,库尔德人因为其好勇斗狠的性格而被各种民族和政治势力所利用,未能发挥其民族作用。随着近代欧洲殖民浪潮的推进,库尔德民族意识有所觉醒,这点与其他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库尔德人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16世纪,西亚大部分地区沦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经过漫长争夺,于1847年达成停战协议——《埃尔祖鲁姆和约》。在和约中库尔德斯坦被一分为二,大部分归土耳其,小部分归伊朗,这是库尔德民族聚居区首次被外部势力人为分裂。到了19世纪下半叶,库尔德人中的上层人物和知识阶层开始出现宣传民族主义的运动,鼓吹库尔德人自治。1908年,在伊斯坦布尔、巴格达、摩苏尔等地相继出现了带有政治色彩的库尔德文化团体,在从事民族主义思想宣传的同时,致力于民族文化建设,例如鼓吹用新创造的库尔德文字代替原来的阿拉伯和波斯文字。而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奄奄一息,成为了新兴欧洲列强门瓜分的目标。为了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欧洲列强暗中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各种民族分离运动,于是,初兴的库尔德民族主义者希望借助欧洲列强的支持来实现他们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库尔德人站在了协约国一方。英法俄为了肢解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曾向各个被压迫的民族作出过支持其独立的许诺,但却从未打算实现。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库尔德代表团曾在会上重申了独立要求。当时,英法为了进一步削弱土耳其和伊朗,原则上同意了这一要求,在1920年的《色佛尔条约》中划定了“库尔德斯坦”的领土,但相关各方无一履行条约,使其成为了一纸空文。1922年,凯末尔率领土耳其军队打败了希腊占领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参加了同年的洛桑会议,以《洛桑条约》代替了《色佛尔条约》。这样一来,根据《洛桑条约》,库尔德斯坦被正式分割为几块,分别从属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苏联。这是库尔德民族独立运动遭受的第一次致命打击。

库尔德斯坦被分割后,不甘心失去了祖国意义上的统一领土的库尔德人纷纷拿起武器,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来捍卫民族权利,此后,库尔德人与其所在国政府和军队都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1922年到1923年,英属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发动暴动,宣布成立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后来在英军的镇压下失败。1922年,凯末尔掌握土耳其政权后,在民族问题上大力推行泛突厥主义、泛图兰主义【注1】,否认国内少数民族的权利,不承认其民族属性,把库尔德人称为“山地土耳其人”。这一极端民族同化政策激起了库尔德人的愤怒。1925年,库尔德部落在土耳其东南部举行暴动,并得到了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支持。由于这次暴动得到了英国的暗中支持,发展十分迅速,一度占领了许多城市,当时的土耳其政府不得不颁布全国动员令,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当时国联曾就库尔德斯坦问题进行过辩论,由于英法等国的反对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后来,在土耳其军队的强力镇压下,武装暴动以失败告终。伊朗的库尔德人在1920年就提出过自治政府的要求,并在当地酋长的率领下举行过多次叛乱,后来在土耳其军队的帮助下才得以平息。不过总的来说,由于伊朗本身就是多民族国家,伊朗历届政府都承认库尔德人的民族属性,因此在伊朗的库尔德人的处境和地位要比在其他三国好得多。30年代后,库尔德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规模不断扩大,并开始在各国间互相串联,1937年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签订《沙特巴德条约》,目的在于扑灭库尔德独立运动。

二战爆发后,英军和苏军曾在1941年分别进驻伊朗境内。苏军在占领库尔德人聚居区后,出于削弱英国在伊势力的考虑采取了支持少数民族反对中央政府的的政策。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库尔德民族独立运动也迎来了黄金期,在短短几年间就出现了许多以民族独立为宗旨的政治团体和群众组织,其中以伊朗的“库尔德青年委员会”影响最大,后来库尔德青年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扩建改组,易名为“库尔德民主党”。1945年12月,库尔德民主党在伊朗东北部的苏军占领区宣布成立“库尔德斯坦共和国”,以马哈巴德(Mashbad)为首府。然而我们能看出来,库尔德斯坦共和国实际上可以说是苏联一手运作和扶植起来的弱势政权,其存亡取决于苏联的政策和态度。

库尔德斯坦共和国的成立加剧了东西方在波斯湾地区的争夺。美英等国不愿看到苏联的影响力在波斯湾地区增长,不断向苏联施加压力。而苏联也并未真心实意支持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而是为了寻找一个便于实现其战略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利益交换,苏联取得了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权,于1946年撤离伊朗。虽然随后英国曾以“保证举行公民投票,允许库尔德人自治”为条件居间调停,但伊朗政府军开进库尔德人聚居区后,立即以血腥屠杀结束了仅存在了11个月的短命的库尔德政权。库尔德人的民族权益就这样再次被大国利益所出卖了。

纵观库尔德人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其并未像其他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一样获得成功,库尔德人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首先,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既有许多单一民族国家也存在许多多民族国家。而一个民族是否一定要自治或成立单一民族国家,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也未能在法理和道义上有过定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一个民族的政治命运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的支持和承认。这方面成功例子就是犹太复国主义,其成功不但与犹太人自身的财力与聪明才智有关,更离不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而反观库尔德人,不但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其独立运动也从未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库尔德人长期以游牧生活为主,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部落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部落间不但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还经常出现互相掠夺和仇杀的局面,缺乏建立独立国家的共同基础。由于从来未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尽管在近代出现了库尔德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但仍然是一种缺乏历史文化基础的不成熟的民族主义,反应在现实就是其独立运动的理论、指导思想、执政目标、实现方法和战略都是不明确的。后来虽然成立了若干政党,但领导层经常意见不合发生多次分裂,客观上也难以担当起民族独立的重任。

再次,库尔德人所处的地区政治局势决定其独立运动注定会受到大国利益的裹挟,并不得不仰人鼻息。库尔德人散落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四国在战后都已被承认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在法理、道义和实力上对库尔德民族主义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库尔德问题一般都被认为是各自国家内部的内政问题。而在国际关系层面,库尔德问题则成为了当地国家和大国在当地争夺利益的工具和筹码。历史上几乎每次库尔德民族运动的进展都是大国为实现某些利益而做出的暂时支持的结果,而一旦大国获得利益而改变态度,库尔德人的民族利益就被无情的抛弃。虽然西亚国家之间也曾经多次出现过支持对方国家的库尔德民族运动的情况,但一旦他们之间互相妥协,就会反过来联手对付库尔德人。

回到开头的叙利亚危机和土叙矛盾,就有必要讲一下其中库尔德问题最重要的当事方土耳其。

土耳其作为库尔德人聚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民族矛盾也最为尖锐,也有其特殊性。在土耳其历史上,库尔德人曾经在反对欧洲列强肢解的抗争中与土耳其族站在一起,有着共同的民族利益,而导致独立后民族矛盾加剧,不得不说与当局推行凯末尔主义,推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强行推进民族同化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前面也提到过,土耳其在革命胜利后不久便以民族主义(实际上就是泛突厥主义)代替了之前的泛伊斯兰主义作为立国的基础之一。1924年的宪法规定凡土耳其公民,不区分种族和宗教信仰,皆被称为“土耳其人”。1931年5月,共和人民党通过了党纲,正式确定了凯末尔主义的六项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实质上就是土耳其民族主义,即承认土耳其只有一个土耳其民族,不承认其他民族的存在。推行凯末尔主义意味着必然要进行民族同化政策,而在当时居少数民族人口绝大部分的库尔德人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对象。土耳其政府关闭了库尔德人学校,禁止使用库尔德民族语言,删除了出版物中有关库尔德斯坦的内容,同时为了加速同化进程,当局还将大量的库尔德人强行迁往内地,并禁止其在当地身着民族服装讲民族语言。这导致了1925年、1930年、1937年,库尔德聚居区先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武装暴动,暴动者焚烧了凯末尔的画像。1978年,“库尔德工人党”成立,这标志着库尔德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区域民族自治转向谋求建立分离主义的民族国家。库尔德工人党的主张引起了当局更强烈的反应,粉碎库尔德武装的反叛成为了土耳其历届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双方在土耳其南部形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不停地对土耳其政府进行袭扰和恐怖袭击,而土耳其当局也一直保持对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清剿力度,甚至多次越境至伊拉克北部进行空袭等作战,造成了该地区大量的人员伤亡。今天来看,土耳其政府强行实施的同化政策基本宣告失败。尽管土耳其法律明文禁止使用库尔德语,但今天的库尔德人依旧使用库尔德语,相关印刷品也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使用库尔德语进行竞选活动的现象。库尔德问题不但长期困扰土耳其国内政治,也成为了土耳其加入欧盟最大的障碍之一。

这样来看,开头提到的叙利亚政府将边境拱手让给当地库尔德武装的行为似乎是一步自断手腕“驱虎吞狼”的险棋,而后来事情也表明对于当地的库尔德人来说,比起参与反对派的政治进程,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似乎更令他们感兴趣。而一旦成真,土耳其国内一千多万库尔德人心向往之的话,土耳其将永无宁日。这不但是对在叙利亚危机中上蹿下跳,屡屡表现出热心插手叙利亚事务甚至打算派兵的土耳其的一个重大打击,更体现了巴沙尔另一个考虑:一旦被迫下台,好歹可以为国内的阿拉维派族人找到一个退路。而自叙利亚危机开始以来库尔德独立运动也似乎看到了机会,随着叙利亚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居于北部的库尔德人会有意利用叙利亚的土地作为向土耳其发动进攻的基地。不过,由于库尔德问题涉及大量该地区国家的领土主权利益,一旦发酵恐将引发比当前叙利亚危机更严重的冲突甚至爆发大规模的地区战争,这也是包括美俄在内的大国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尽管未来不排除出于遏制土耳其的需要,库尔德人会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支持,但长远来看其建立民族国家的梦想恐怕仍然会继续成为政治和历史的牺牲品。

 

       注1.          泛图兰主义

    “图兰”是指阿姆河以北的民族,特备是乌拉尔-阿尔泰一系的民族。泛图兰主义是指图兰人地极端政治运动,旨在成立一个东起日本西至匈牙利的大图兰国。泛突厥主义是其中的一部分。

空军引导员AF

冰室雅子,三岛鸣海,初春饰利—>同行…… 蛋疼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