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随手翻译]新一代萨拉菲圣战主义

自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动荡,而随着这种动荡导致的环境剧变也使得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有了新的变化和机遇,逐渐由传统的单纯的暴力恐怖活动转变为更加隐蔽并渗透至社会基层的新形式的“圣战”浪潮,对西方乃至国际社会提出了更尖锐的挑战。2013年10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了题为《新一代萨拉菲圣战主义(Jihadi-Salafism’s Next Generation)》的报告,其中提到的如何应对原教旨主义派别——萨拉菲运动的新生代浪潮的变化就是典型。

精力所限,备注等内容没有翻译,同时译者水平有限,如有谬误,敬请指出。

继续阅读

《航母的价值几何?》(随手翻译)

 

美国的“新美国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网站于3月份发表了一篇名为《航母的价值几何?(At What Cost a Carrier?)》的文章,文章作者为美国海军上校亨利·亨德里克斯(Henry Hendrix)。在文中亨德里克斯认为,70年来一直处于美国海军军事行动核心地位的航母正受到威胁,航母可能正变得过于脆弱。在国防预算削减的大环境下,美国应立足于长远的规划,大力发展轻型两栖攻击舰,舰载无人战斗机和潜射远程精确打击火力,逐步代替传统的大型航母,提高军事介入的能力,保障美国利益。本文与“空海一体战”理论相辅相成,体现了美军在面对诸如反舰弹道导弹的威胁下的深刻思考和理论创新,同时也体现了在经济危机预算大幅削减,战术目标被迫收缩的情况下,美军的一份窘迫与无奈。

本文所述观点可谓是美军支持研制无人机等高科技武器的代表性观点,从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美军研制X-47B、濒海战斗舰等武器的初衷,但其中也不乏为本军种和某些武器研发机构利益代言发声的私货(如F-35部分),敬请鉴别。

译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继续阅读

《日本的核错误(Japan’s Nuclear Mistake)》(随手翻译)

日本拟于2013年启动其位于六村所的乏燃料后处理加工厂,鉴于其生产的钚拥有潜在的用于核武器的能力,部分美国专家表示了忧虑。本文载于《纽约时报》2012年11月28日,作者为美国前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国家安全助理,国际裂变材料委员会(IPEM)联席主席,核不扩散专家Frank N. von Hippel 。文章提出日本的后处理工作对全世界核不扩散计划产生了巨大隐患,并对美国造成了外交压力,呼吁奥巴马政府对其进行限制和引导并逐步削减日本的钚库存。本文中,美国学界和政界人士对日本进行核后处理活动的疑虑以及对由此造成的美国外交的尴尬的不满显露无遗。

(译者水平有限,难免有谬误之处,还望指出)

继续阅读

历史的牺牲品——小议库尔德问题

 

自去年开始的叙利亚危机这场大戏已经过去了快一年,而随着危机的不断深入,矛盾早已不是当初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较量这样单纯了。9月份,叙利亚政府军弃守了东北部的土叙边境地带。令人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地带正是库尔德人武装活跃的地区,叙利亚政府军弃守此地似乎意在将其让给当地的库尔德人武装。而库尔德问题是该地区最为敏感的热点问题之一,叙利亚政府的做法无异于将本已复杂的叙利亚局势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对此,库尔德问题的最大当事国和受害者土耳其表现出了高度的警惕和如芒在背的危机感。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所谓的库尔德问题,也是算作一个简单的学习笔记。

继续阅读

大国坟墓——阿富汗与塔利班组织(下)

     上次说到了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进行到1985年的时候,庞大的苏联帝国已经处于强弩之末,外部陷入空前的外交孤立,内部面临极大的经济困难。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书记,为了缓和内忧外困的状况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主张缓和同西方、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关系。在阿富汗问题上,苏联也开始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而正巧,同年的11月喀布尔发生了一场旨在推翻卡尔迈勒的未遂政变,借此机会苏联最高当局撤换了不得人心的卡尔迈勒,改由曾任情报局长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纳吉布拉来担任伪政权总统。当然,到1987年的时候,阿富汗局势已经明朗,纳吉布拉傀儡政权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苏联的考虑就是稳健灵活的纳吉布拉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政权的顺利过渡以保证苏军顺利脱身。

在纳吉布拉政权走向覆灭的过程中,原本一致对外的各抵抗派别开始出现分歧,由此阿富汗大戏的帷幕才刚刚拉开。

继续阅读

大国坟墓——阿富汗与塔利班组织(上)

2012年,奥巴马宣布将在未来的一年内撤出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而就在美国人感到精疲力竭的同时,阿富汗却仍然时不时响起枪声和爆炸声。上周,一队北约补给车队遭遇袭击,25辆油罐车如同鞭炮一样连锁爆炸……塔利班,这个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组织如同剿不灭的小强一样依然盘踞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中,并时不时跳出来制造新的袭击事件来刷存在感。塔利班的崛起是与苏联侵阿战争以及战后军阀混战的背景分不开的,下面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富汗战后几十年来的动荡来简述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产生的由来和基础。

(因文章过长,将分为两部分)

  继续阅读

八十载风云录——闲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发展历程

 

2012年6月25日,埃及军方宣布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尔西当选新一届埃及总统。自埃及爆发反对前总统穆巴拉克的抗议游行以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这个组织一直活跃于全世界媒体的视线中,从1928年哈桑·巴纳建立兄弟会开始算起,这个组织历经84年的风雨与奋斗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继续阅读

世界屋脊上的争斗——浅谈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这两个地区的统称,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印度东北部,毗邻我国新疆和西藏,境内多高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居民约占77%,印度教居民约占20%。二战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长期争执不休,并导致了三次大规模印巴冲突。在当前,印巴两国成为有核国家后,克什米尔问题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危险最复杂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了解克什米尔问题的复杂由来则要从印度历史特别是殖民历史开始追溯。

继续阅读

动荡之殇——浅谈苏丹动荡分裂的矛盾根源

最近一段时间,非洲的苏丹和南苏丹因为边界线上的油井大打出手,曾经一度被国际社会所淡忘的这两个国家重新出现在新闻中。苏丹,这个曾经是非洲最大面积的国家为什么会动荡不安以至于南北兵戎相见?这个话题最近似乎又在围脖上流行了起来。有些人将其归结于南方对喀土穆独裁政权的不满,这无疑是非常片面和想当然的观点,苏丹的动荡与分裂不但有社会矛盾,更深层次的恐怕则是其固有的宗教矛盾、教派矛盾以及由此衍生的部族矛盾,还有一部分外部势力干涉的因素。最近正好因为工作写东西的需要,了解到一点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将自己所学习的一些东西稍加汇总拿出来分享交流,也算是充抵本期的稿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