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的空气依旧是熟悉的污浊,尽管网费随着物价从当年的两块已经翻了一倍变成了四块,显示器也从最初的17寸变成了23、4寸,但是网吧的感觉依旧没有变化,在这个季节,尘土和汗水的味道永远充斥于空气之中,我拧开手边的宝特瓶,里面不好喝的水被牙龈染上了淡淡的铁腥味道。
对面座位上大学生模样的青年正对着话筒喊着DOTA战术,回想起大学最后的那段时光,五个人组成的队伍横行在各个对战平台之上,然而最终的结局还是曲终人散,在把经我们之手重新建立的电竞社团交给学弟们之后,以一场只获得第二名的比赛结束了我们战队短暂的生命。明知不可能成功,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花费时间和金钱,并非只是因为寂寞,也并非只是因为胜负心,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想干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
刚刚雨晴随着人流进入了JYJ演唱会的场馆,7点30开场的演唱会,狂热的FANS甚至昨天就开始守在场馆门口免费送出应援物,就像游逛在同人展上的宅大抵不会是型男一样,演唱会门口排起的长队里的确除了雨晴也找不到第二只软妹子。但是同人展和演唱会这种活动从本质上满足的需求却是同样的——寻找同类。是的,同类,在这条面前,我觉得听歌和购买商品,都只能算是附加而已。
寻找同类和做属于自己的事情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向他人证明,更是向自己证明。这就是像是中二少年寻找自我的旅程,只有自己先向自己证明了自己,才有可能真正的昂首挺胸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不喜欢中二,却往往忘记了其实中二只是青春的另一种写法,当我们开始步履蹒跚的成为大人,跑起来的代价就是丢掉一些梦想为自己减轻负担,这篇絮絮叨叨的文章的目的,其实是为我自己那些已经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立一块碑,如果多年之后的我还能想起来回来看看,想必定然会多愁善感的唏嘘不已。
第一块墓碑:骑车旅行中国
实现可能度:0%
这个想法的缘起应该是从看过H&C第一部就有了,本来自己就是一个喜欢骑车的人,尤其喜欢晚上九、十点钟骑行在安静的柏油马路上,身边只有路灯下渐渐变长又缩短的影子,以及偶尔暴风般掠过身边的汽车。这让我感觉好像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又让我恍然有了对路尽头那个温暖的家的依恋,如果拿着一个相机,一路从卫城向南,经过济南洛阳抵达魔都,然后苏杭地区转一圈,再奔向华南共和国,最后从四川北上甘陕一带,绕经东北回到卫城,曾经计算过,如果这样慢悠悠的兜一圈,不算意外事故的话,大抵一年也可以完成了。不过这个愿望自然无法实现,如果没有女朋友的话,兴许我大学毕业的那年就会出发,然则显然现在自己已经面临结婚,于是这个愿望只能入土为安,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个愿望可以转化成开着汽车拿着相机的我,但是即使想实现这个看起来容易的多的转化后的梦想,所需要的东西也是很多,首先是足够的金钱,开着夏利跑上草原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其次是时间,如果想在朝五晚九的工作中抽出自驾的时间是痴人说梦,看来将来的目标只能是做一个又有钱又有闲的人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我也可以握着方向盘,悠哉悠哉的行驶在西伯利亚向欧洲的高速公路上。
第二块墓碑:拿到普利策奖
实现可能度:1%
做一个新闻工作者是我曾经的愿望。实话实说,我喜欢传道,喜欢传道时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的感觉。人类个体生存的意义无外乎是代代传递自己的基因,这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多生孩子,其二便是把自己的思想传递下去。正是因此我才会参加到汉化组里去润色吧。一方面是把自己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传播给更多人。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在汉化游戏中获得了感动,但是却没有为游戏本身做过什么,于是便以这种方法来进行自己的报恩。
扯了有点远了,因为喜欢传道,所以当初觉得记者显然是一个很棒的传道职业,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写下来,拍下来,然后把事情的本源传递给更多的人。但是当毕业后进入某家媒体实习工作了两个月后,我突然觉得我宁可做一个自由撰稿人也不愿意把媒体当做一份职业。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别把爱好当职业。现在的我深以为然,在媒体工作的日子里,我猛然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是之前自己最嫌恶的事情——从别家网站上无断转载肆意拼贴新闻、提前按照政府要求一板一眼的没有任何意义的采访、去某些只有大妈们为了赠品才会前去的展会上拍照。再看看同学有在晚报日报这些卫城顶级媒体里的,生活状态也不外乎如此,只是工资比我那个地方高了一些。的确,如果翻翻假日100,看看那一周一期,一个编辑负责一版还能编撰的如此劣质的报纸,完全可以想见他们的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再比比同样是每周一期的南方周末。嗯,我并非是南方系的拥护者,我也并无权利对编辑们的工作指手画脚,但至少我可以选择不踏入这个圈子。
于是自然就没有什么普利策了,我决定还是向着“全年无休的业余作家”这个方向努力好了。同样这也是第一块墓碑下的东西能够重新以另一种形式复活的条件。是啊,做会计这行做的再大又如何,即使进了四大或者做到某个大企业的总会计师,即使开着捷豹住着别墅,也注定是没有闲的生活。因为钱是要流动才有价值,怎么可能让你悠闲的放开一切去旅行呢?不过要是成为了著名作家就不同了吧。正大光明的去取材也是可以的吧,虽然这一切在现在还只是个梦幻。
第三块墓碑:开一家私人书店
实现可能度:5%
如果能有这么一个地方,隐于闹市之中,却又带有些许幽静,一处小小的门脸,室内不用太大,占地15-20平面足矣,最好是有二层。那么也许我会开一家书店,完全私人性质的。书,只放我喜欢的,杂志报纸里肯定没有知音、读者的。每天坐在柜台后捧着一杯清茶,端着一本书等待着也许一天也不会出现一个的顾客。
安静而又惬意的生活,这是我一直所向往的,不过现在所得到的,却恰恰是热闹又繁忙的生活。不是没有激情,而是不习惯被每天纷至沓来的事情拉来拉去。每天早晨起来都想就那么坐在书桌或电脑前,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或者动笔写写还存留在脑海里的小说。不过这是不可能的。真实的生活永远和梦想有着无限远的差距。每天起床匆匆洗漱穿衣奔向公司,然后夜里十点到家打开电脑时觉得从外皮到骨骼都已经松散。唯一还算保留着硬度的灵魂,也总是屈从于身体的抗议,沉沉在椅子上或者床上坠入深渊。于是当再次睁开眼睛时,新的一天,又已开始。
这样的生活充实,却少有满足感。回到文章的开头,”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愿望才是根本。不过人生如此,我们没有抱怨的权利,当你选择了一件事的时候,自然需要放弃点什么作为代价。我选择了爱和家庭,那么付出的这些代价,也是公正且合理的吧。
从5月假期到现在,这篇文章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算是可以贴在博客之上。这是墓碑,也是希望。就像战场上的花朵总是开的最红,坟地上的柳树向来长的最旺。所谓的梦想与希望,也必然是踏在尸骨堆上才能建立起来。
嗯,这些堆积的尸骨,就叫做曾经的梦想吧。
当初看到群里你说给自己的梦想立墓碑时我就觉得墓碑这东西不适合你……你最多只是把这些当作老照片一样放在相册里收藏而已,老老实实入土为安不是你会做的事情,只要时机合适条件成熟你肯定会想办法拿出来捣鼓的吧
骑自行车旅游什么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形式的梦想,因为我觉得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种特殊的人文情怀和自然风景,但说实话国内实在不具备这个条件,国内的自行车都没11区的那么质量好。自主的徒步旅行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想必你也没有时间。
开书店的话,这个来日方长,可能以后等你40岁,50岁,60岁的时候才开始实行也说不定。
十米阳光书店发来贺电www
某种意义上,有希望蹲实验室过活的我也算是幸运儿吧
不过除了跟双子结婚以外,我倒未有过什么明确的梦想
没太多证明自己、实现自我的想法,单纯想到什么干什么——也许这正是六年来断断续续地在翻译喜欢的作品上砸时间所得到的回报
另外,要是累了,蹭一蹭豆腐可以补血的口牙
哦,别告诉我说你枕着它睡觉,已经把它压扁了= –
基本上已经被我当枕头了。
超实用——————————————————
你妹的!
会扁的!
不要这样对豆腐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那对小的呢!!小的呢!!!
小的应该是坐在雨晴家的沙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