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一封献给《Infinity》的情书——简评《恋爱绮谭》两部曲(含剧透)

回忆的池塘,就这样泛起了涟漪……

以下内容含剧透

 在和大圣残躯搏斗了近四个小时终于通关后,深深的陷入了电子阳痿的我翻开了已经快要发霉的steam库存目录——就这样我撇到了因之前浅色的推荐而冲动消费的《恋爱绮谭》两部……

一、“可曾记得爱”——不存在的夏天

和许多对这个系列报以高评价的玩家一样,我对这个系列作品的赞同和好感有一多半是来自于系列的第二作《不存在的真相》。然而由于《夏天》同续作的关联过于重要,诡计和伏笔几乎横跨了两部作品,而且《夏天》的爱情故事足够打动人心,所以我仍然愿意拿出一些篇幅来谈一下《夏天》。

现如今,面对文字冒险类游戏这个曾经辉煌占据日式游戏半壁江山,而今早已黄土埋脖子的领域,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作为后来者的国产文字类游戏,如何才能避免东施效颦做出足够的差异化?——或许优秀的本土化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本作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代表。江城(武汉)市井的烟火气,浓浓的方言乡音,以及“武汉bus传说”“日报大楼风水”这样能够令人会心一笑的点缀,将一个经典的“boy meet girl”的故事涂上了一抹诙谐亲切的色彩;而红衣男孩窒息案,神秘的Vtuber中之人,豫章书院等中式怪谈和案件又为这部恋爱向的作品套上了足够适合的悬疑与推理的外衣。

比起贯穿全系列的“怪异”,我更愿意将本作悬疑的核心定为女主角苏半夏的男身女心的身世,以及由此衍生的看待性别认同障碍群体、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的一点小小的探讨,乃至对理想型爱情的美好向往。也许Vtuber、抱枕套之类的要素混杂着作者的一些恶趣味吧(误),但即便如此,穿透屏幕, 或是戳中了喜欢二次元角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是引发了对现实中爱情坚韧度的疑问和思考,通关这部作品的玩家,在这一刻很难不会为半夏和顾韦的爱情故事而动容和怅然若失……

总的来说,本作是一部情节紧凑兼具不错的本格悬疑要素的小品——直至我看到了结尾处的彩蛋:

太过浓烈的IN系列作品的要素和味道在一瞬间就激活了我的多巴胺和数不清的灰色细胞……

于是,一刻也没有为半夏和顾韦的爱情而哀伤,赶到战场的是——

二、“迟来了二十年的self篇”——不存在的真相

向喜爱半夏的朋友说声抱歉,因为我也同这部作品的作者浅色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接下来的重点——《不存在的真相了》!

坦率地讲,这部作品想打动我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我看来《夏天》结尾处过于明显的对IN系列作品的致敬,一瞬间就出卖了作者在这部作品想要实现的野心;而与当年通关IN系列作品不同,我实际上相当于在基本得知套路和大纲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审视,某种意义上讲我是以一个阅卷老师的视角在看待这部作品。

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当我在深夜通关《真相》的那一刻,我似乎回想起了第一次通关EVER17的感动和震撼。

1.视角叙述诡计

本作的视角叙述诡计作为本作悬疑的核心设计可谓是相当的成功。在前作已经铺垫较多的拥有时间穿越、记忆操作等元素的怪异世界观下,即便在玩家普遍能够猜到“顾唯”和“顾韦”不是同一个人的前提下,仍然成功地引入了“白俑计划”的第二重身份欺诈,并且巧妙地与《夏天》的结尾相连接。

个人认为这个诡计设计的成功之处,不但在于成功地骗到了玩家,而且敢于横跨两部作品去铺垫这样一个trick……只能说不愧是对IN系有着足够理解和怨念的KID遗老啊……

2.时间叙述诡计

相比视角叙述诡计,本作的时间叙述诡计就好猜很多了,特别是玩过EVER17的玩家很容易就能感知到作品在有意地回避和剥离玩家对年份的感知。不过本作时间叙述诡计与陈墨和顾真真的“一分为二”的悬疑设计结合得非常完美,玩家在意识到“回溯两年”的诡计后很容易就能意识到这点,结合笔记本颜色这样的伏笔,剧情依旧能够震撼人心。

陈墨和顾真真“一心同体”又互有年龄差理论上互相还是克隆关系的设定,很自然地就令人联想到EVER17中的优春和优秋。只不过比起优春和优秋的大差不差,我和一些知乎网友抱有同样的疑问:两年多的时间,真的足够只能逛童装区的顾真真成长为陈墨姐姐那样吗(

3.meta要素

这是本作的精髓也是最令我欣赏的环节。尽管浅色在最初向我透露了一些关于他对IN系的怨念,但是直到我亲自通关了《真相》我才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这些怨念意味着什么。

时至今日,我依然将IN系列作为我的Meta要素作品的启蒙,我个人也认为哪怕直到今天,在meta要素这个领域IN系列作品依然保持着难以撼动的地位。而随着KID的倒闭,IN系列作品IP的易主,未能完成的《Remember11》彻底成为了无头悬案,哪怕后来中泽工以年表的形式补充了相当一部分内容,令玩家困惑的核心部分仍然大量存在:优希堂悟计划的全貌是什么?他的目的究竟如何?他准备如何利用甚至是对抗名为self的存在?……包含一切这些悬案的名叫“self篇”的东西,恐怕只会永远存在于中泽工和打越钢太郎二人的大脑中了。

不过从残留的信息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出R11的基本的思路和大纲——如果说EVER17的BW(玩家),“欺骗”它的目的是为了向不同的时间点传递信息,那么R11对self的欺骗则很显然是要为了“扭转现实”(救出雪山空难的众人,复活妹妹沙耶香等等)。这样一来,看待和理解《真相》的剧本就有了正确的思路:“白俑计划”对屏幕前的“远方的朋友”(玩家)进行了欺骗,利用欺骗改变了“观测”,成功地同时救下顾真真和陈墨避免二人因为锚相互纠缠而注定二毁其一的悲剧未来,也通过移走“观测”改变了前作男主角顾韦的“伪沼泽人”的命运,为半夏开辟了不同于命运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就这样,从没有想过,当年Infinity系列玩家的遗憾和怨念,就这样在海的另一边,以这样一种奇妙的形式得到了弥补……

另外,本作中对于“远方的朋友”(玩家)的致敬和表现方式其实也更为直白地弥补了当年EVER17窘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所留下的空白。当初在某篇访谈中打越表示曾考虑通过在揭示BW的一瞬间让电脑黑屏反射出玩家的脸庞,来让玩家体会到“BW=玩家”的关键点,所以当我在最后写下自己名字的时候真的是百感交集。

三、最后的一点感想和评价

总的来说,抛开诡计部分,我对《夏天》的评分可以达到8/10分,对《真相》的评分则为7.5/10分(如果考虑我作为IN系玩家的加成要素,则可以提升至9/10分)。

在我看来,《夏天》作为一部恋爱小品已经足够优秀,而《真相》则存在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首先,《真相》的剧本相比前作而言,现实主义的味道更为浓厚,尤其是对于网络暴力、舆论控制和煽动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但这样的剧本氛围下就显得陈墨对男主角顾唯的“大小姐恋上穷小子”的剧情设计较为脱离现实。说到这里,大概是《真相》的剧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考虑怎么做一大盘饺子去配“self篇”的醋,而相较前作而言对顾真真和陈墨的角色塑造和刻画没有投入相同的力度,特别是在“送命三选一”之后,二人你死我活的剧情中,这两人几乎是180度转变呈现出来的病娇和狂气,简直令人不寒而栗……这多少有些在摧毁之前树立起来的人物形象,也使得我个人很难建立起等同于前作女主角苏半夏的好感和喜爱。

其次,个人认为如果这个系列真的准备向IN系列对标看齐,那么尤其需要注意和避免的是在核心诡计之外突然增加的设定和要素。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后悔药”,在我看来这个几乎是凭空出现的要素实在是过于便利了——尤其是在这个作品的世界观下怪异本身就比BW要便利得多。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毕竟能够在致敬IN系列这条赛道上,本作几乎已经是标杆性的作品。由衷地希望能够在未来看到更精彩更美好的江城的故事。

空军引导员AF

冰室雅子,三岛鸣海,初春饰利—>同行…… 蛋疼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 thoughts to “一封献给《Infinity》的情书——简评《恋爱绮谭》两部曲(含剧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