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偶然的同事出让的临期观影券,可能我仍然无法提起动力去二刷这部电影吧。在知晓剧情的前提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静下心来观影,排除了一刷时心中的浮躁以及对剧情不甚合理的部分的过度在意后,反倒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这部片子的视角——聚焦于女主角岩户铃芽本身,从而获得了许多与一刷不同的感受。
寻找“归途”的少女——岩户铃芽
在写一刷观后感的时候,复看资源的缺乏成了一大问题,除了一部镜头晃得令人头晕的枪版外清晰资源就是仅有的12分钟的抢先影像。这部影像我反复看了大概五六次,直到突然在意到其中的几个细节:
面对地震预警的恐惧,面对草太关门的惊愕,面对需要阻止灾难时的坚决……这一连串一闪而过的看似互相矛盾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二刷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回忆这些细节甚至开始重新审视之前自己的部分判断是不是同样也显得有些“草率”……
坦率地讲,一刷过后最意犹未尽也是最令我有二刷冲动的,就是女主角铃芽本身。除了村姑JK真的很可爱之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她的那种强大的面对任何事物都毫不犹豫的“果决”:果断地逃课去追偶遇的池面,果断地踏上旅程,果断地想要代替池面成为人柱。这种从开篇就散发的强大得有些过头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如果是用你名来类比的话,大概就是在跑向镇公所的路上跌倒后再度爬起来奔跑的三叶吧——一上来就把行动力和成长点数点满的那种。造就这份强烈的“果决”的核心原因无疑就是经历了311大地震并失去了母亲,使得她在面对人生和选择题时从来没有犹豫过也不愿意浪费哪怕一秒钟的时间,但如果仔细体味这份在电影中被巧妙地包装成元气和行动力的“果决”感,反而令人细思极恐,颇有种“哀吾生之须臾”后的对生命的淡然和从容……就如同某位朋友吐槽的那样,这种淡然和从容以及颇有自我牺牲倾向的无畏和行动力,恐怕在现实中距离滑向常见的各种灾后需要及时进行干预的心理创伤基本上只是一线之隔了。
那么在已经知晓剧情的前提下,想要回答“铃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就很容易了——铃芽其实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同样,回答“铃芽之旅是什么?”也就很容易了——她的旅程就是寻找被自我封闭的“不完整”的部分,寻找大地震后迷失的人生的“归途”。
一瞬间,理解影片剧情的思路豁然开朗了起来。
“自己开启的开端”——铃芽之旅的本质
影片中,利用一个小小的叙述性诡计,使得铃芽从地震幸存到这场关门之旅的终点的十余年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而从上面的角度出发分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铃芽的人生始终被困在了这个闭环内。在这个闭环中,她难以直面那场灾难最深处的创伤,同样也难以与收养自己的环姨妈和解,内心始终被困在了那个在常世中寻找母亲的童年。那么如果抛开Boy meet girl的模板和滤镜,我们似乎也就能体会和反思铃芽开启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动机——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动机,也许并不仅仅是直观感觉的“恋爱脑”。
当草太的身影出现在海平线的一端时,铃芽对此发出的感叹是“綺麗”而不仅仅是“帅”,恐怕在铃芽眼中这个身影与童年常世的记忆重叠了起来,使得她对草太产生了好奇心;而当她发现这个池面真的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通过关门避免地震的发生,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场景会对她内心产生多么巨大的触动,对她开启一场真正了解自己、寻找自己、追寻答案的旅程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推动力和诱惑。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总结,“铃芽之旅”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为爱关门”的少女怀春,而一场与自我和解,真正在心灵上获得成长的旅程,是一场铃芽自己开启的开端和冒险。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题外话就是,与对纤纤玉足的偏好一样,诚哥的电影有着非常多的“不由自主的落泪”的这种镜头。这种眼泪除了表达情绪上的感怀和波动外,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层面的冲击,是一种与自己不成熟的幼年期人格告别,对人生有着更加完整的顿悟所带来的震撼。
这样一来,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就有了更加合理的逻辑……每每想到这,我都不得不赞叹将“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信达雅地译为“铃芽之旅”的宣发是真的懂行。
不过这么一想,我们的池面大学生草太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的仅仅就是个负责引出关门的工具人,好像是有点悲催……不过既然都被村姑JK抱/坐/踩/亲了,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吧……(可恶,我酸了)
人生不止归途——如何理解新海诚的“集大成”
铃芽无疑是幸运的,她可以有机会通过一场奇妙之旅跨过人生的一个台阶,与过去的困顿告别。然而走出影院转换到现实,那场大地震大海啸造成的创伤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人们心理阴影中都依然留存着深深的伤痕,现实中无数亲历者的内心随着消逝的生命被长久困在了12年前的那一天。作为灾难三部曲的最终回,从如何审视灾难面对灾难的人文关怀出发,我终于能明白为什么诚哥会将这部作品称为自己的“集大成之作”,相比《你的名字。》讴歌面对灾难时爱可以无所不能,《天气之子》思考和争议面对灾难时的取舍,实际上本片更为直接了当地表达了就是想为灾难后彷徨至今的人们带来一些勇气和前进的力量。片中高密度出现的就是各种转动锁具的镜头以及出门前的那句“我出发了”——锁门既代表与过去的灾难告别,也代表向未来的美好出发。我想之所以本片被包装上了欢乐和恋爱的元素,有一部分因素大概是诚哥希望能够让脸上带有眼泪的观众能够欢笑,同时能让走进影院享受欢笑的观众也能在影片的终幕留下自己的眼泪吧……
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突然给这部电影说了太多的好话,的确,如果从与一刷不一样的视角欣赏,这部电影似乎也没有风评的那么糟糕了(评论者要敢于身败名裂ry)。但如果从电影面向的市场和受众本身出发,本片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设定带来的草率感,以及这种草率感导致的这部片子成为了一部非常需要“共情”的作品——能够入围金熊奖是成也共情,在中国市场反响平平显然也是败也共情。如果说一部电影需要将共情点数加到相当的阈值才能够升华和理解其内核,那么这部电影在面对主流观影人群和市场时的表现就非常堪忧了。
最后的一点吐槽
二刷另外的收获就是可以通过动态视力来仔细查看关于“蚓厄”与“要石”的民俗学设定,影片中的“蚓厄”与“要石”与历史上日本有名几次的大地震和“大鲶鱼”的相关民俗关联起来,也引出了草太的爷爷失去的右手等关于闭门师的暗线,不过很可惜,这部分留白实在是太少了,对于观众拓展想象空间延续作品的生命力是非常不够的,从你名到天气之子一直期待到现在的本人来说,仍然是一声叹息。
好作品的光辉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时至今日,我仍然会在搜集写作资料时候不小心看你名看得入迷而重新收获感动的106分钟;相比之下,《天气之子》我大概也就只会回味一下花火大会的绚烂而完全不想触及其他令我血压高的剧情。对于《铃芽之旅》,经过二刷之后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虽然不会让人短时间内疯狂的电影,但是仍然有许多回味和体味的价值。
——毕竟铃芽真的可爱(吸溜)
来看下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