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从ARM的诞生说起……

2012年11月9日,高通市值首超Intel
2012年11月9日,高通市值首超Intel

2007年以来,伴随着iPhone的问世,以及Android系统的逐渐普及,无线巨头高通凭借着这两年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扶摇直上的营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界关注,终于在一个月前的2012年11月9日,高通的市值超越了传统芯片业巨头Intel,成为这颗星球上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厂商。同时媒体业界也发出一片惊叹,就连ARM公司的某高管也在微博上发出一声感叹——终结Yahoo的,不是AOL,而是Google;终结Google的,不是Bing,而是Facebook;那么终结Intel的,也许并不会是已然在苦苦挣扎的死对头AMD,而也许会是……包括高通在内的ARM阵营?

让我们回过头来,从基础开始看起……什么是ARM?

ARM是谁?
ARM是谁?

相比于上面新闻中大名鼎鼎的老牌劲旅Intel,ARM着实是一个年轻的公司。1991年成立于英国的ARM公司在半导体业界是个不折不扣的后辈,比起Intel足足晚了23年之久,在平常这些耳熟能详的厂商中,大概也就比1993年成立的NVIDIA要资深一些,而且也就仅仅早诞生了两年而已。相比于Intel、AMD这些当年风头正劲自产自销的老前辈,ARM采取了一条在当时看来非常新颖的商业模式——ARM并没有芯片生产线,也并不像NVIDIA等厂商设计芯片再找诸如台积电等芯片代工厂代工生产,而只是将自己设计的芯片架构技术(即俗称的ARM架构)等授权给其他第三方厂商,由这些第三方厂商在ARM的技术基础上,开发自己的芯片并进行销售。事实证明,ARM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众多第三方厂商的加盟,最终使ARM在今天有了向Intel这样的巨无霸正面挑战的机会。

不过当我们把眼光望向ARM现在的财务状况,再对比一下它的对手Intel,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第三季度,ARM公司总营收为2.28亿美元,利润为1.09亿美元。看起来还不错,是吗?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Intel在同一时期的答卷——2012年第三季度,Intel公司总营收为135亿美元,其中净利润为30亿美元。从营收和利润上来看,ARM至今仍然只是Intel的一个零头甚至都不到,那么ARM何以拥有挑战Intel的实力?答案是站在ARM背后,使用ARM架构授权生产CPU芯片的众多第三方厂商,让我们看看这些名单:苹果、三星、高通、德州仪器、NVIDIA、意法爱立信、飞思卡尔、华为……甚至包括自打娘胎里出生以来就一直在使用X86架构的AMD,都在最近宣布将在部分产品中应用ARM架构!这个强大无比的行业联盟,才是Intel真正要面对的敌人!

你能看到的这些,全部都有一颗ARM的“心”
你能看到的这些,全部都有一颗ARM的“心”

相比Intel设计改进数十年的X86架构,ARM自有的架构到底有什么优势,能够让众多厂商放弃使用Intel的产品,转而改用ARM架构自行研发CPU?当然,一方面的原因是常年被Intel所压迫和控制的众多厂商希望有摆脱Intel的机会,另一方面,ARM架构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优点,否则诸如苹果三星高通这样的业界老油条绝对不会冒这个头,用没有希望的产品架构去对抗Intel。

ARM很聪明,它一开始就选择了嵌入式产品市场,进而随着Symbian等手机OS的出现,进一步在智能手机市场站稳脚跟,直到今天,ARM架构的CPU已经延伸到了平板电脑甚至低端笔记本——而这些领域对于CPU的要求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低功耗。

这么多年以来,低功耗都是ARM攻城略地的利器,尤其在这两年的智能手机领域尤为明显。由于手机是一个对于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但对于耗电和续航要求非常高的产品,所以ARM架构在这里如鱼得水,几乎占领了100%的智能手机市场。在现有的优势市场站稳脚跟之后,ARM最终决定杀向Intel最后的根据地——PC与服务器市场。

掌舵人欧德宁即将退休,Intel路在何方
掌舵人欧德宁即将退休,Intel路在何方

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告诉我们,ARM架构的芯片,最大的优点是低功耗,高性能,良好的性能功耗比——看起来Intel已经束手待毙了,不是吗?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得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w=

可能改变移动应用形态的iPhone 5核心——A6(翻译)

原文作者:後藤弘茂,日本知名IT网站PC Watch专栏作者,以细致的技术分析而闻名

原文链接: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column/kaigai/20120918_560341.html

译者的话:和Anand Lal Shimpi一样,後藤弘茂也是一位精于IC设计分析的作者,在iPhone 5发布后他也敏锐地注意到了Apple A6这块SoC,几乎和Anand Lal Shimpi同时发布了对于这块SoC内部结构的推测,在翻译了上篇Anandtech的相关文章之后,这次感谢兰斯提的翻译(本人日文不精),本人稍加润色之后将这篇後藤弘茂的文章全文放出,也供大家来详细参考。从全文其实可以看出,後藤弘茂的分析比Anandtech的文章更加深入一些,但是两者一致的是,都惊人地在产品发售前准确地猜中了A6的所有细节,那么这样的两篇文章就更有被我们仔细研究的价值了,哪怕是在iPhone 5已经正式发售的今天。

继续阅读

iPhone 5的A6 SoC,不是A15也不是A9,取而代之的是苹果自制的核心(翻译)

原文作者:北美第一大IT网站Anandtech站长Anand Lal Shimpi

原文链接:http://www.anandtech.com/show/6292/iphone-5-a6-not-a15-custom-core

译者的话:这是Anandtech站长亲自撰写的A6推测分析文章,必须得说的是,由于这篇文章写在iPhone 5发售之前,所以推测的内容不一定和实际的A6产品相符,但是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IT产品分析思路,相信对各位对CPU/GPU有兴趣的朋友会有相当的帮助。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下文不免会有一些翻译错误,也恳请各位在评论中指正,谢谢。

废话少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nand Lal Shimpi是如何抽丝剥茧来为我们层层递进分析A6的架构的。

继续阅读

新牛排,新作料——简析“全新iPad”

2012年3月,Apple发布全新iPad

 

北京时间2012年3月8日凌晨,苹果在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发布第三代iPad,据苹果中国官网信息,苹果第三代iPad定名为“全新iPad”。全新 iPad配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采用A5X处理器,四核图形芯片。首批全新 ipad于2012年3月16日上市销售,上市地区包括中国香港。

伴随着全新iPad的发布,无数传得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终于尘埃落定,iPad3的各项参数也随着各种拆解和评测报告被媒体和玩家曝得通通透透,由于软件系统iOS在某种程度上基本一致(旧的iPad2可以随着系统更新获得全新的大部分新增软件功能),那么更多的卖点还是展现在硬件角度,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看看全新iPad的各项改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