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用这桌山珍海味,来为大家奉上一锅乱炖吧!”
疫情的三年改变了太多的东西,上一次在影院观看诚哥的电影,还是不用佩戴口罩的2019年秋天,想一想真的恍如隔世……作为疫情幸存至今的“最后生还者”,进入影院这个以往家常便饭的活动此时也变成了风险极大的挑战,然而三年之期已到,怎么说也值得装备齐全第一时间去支持一下自己中意的导演。当初《天气之子》诚哥表示要尝试引起更多的争议,然而《铃芽之旅》在放映后引起的争论却丝毫不亚于当年,想来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在写一下感想之前,首先我得表扬一下本次宣发的敬业和专业,不但力度拉满没有出现“为爱XX”的尬宣,而且在我看来“铃芽之旅”这个中文译名是真正地理解了原作的内核和主旨。
画面与音乐这类细节照例不用再谈,《铃芽之旅》再次提升了诚哥系列作品在这方面的上限,至少会让对此片最强烈的异议者也会觉得手中的价值几十块钱的影票物有所值(只是现今连诚哥都开始拥抱动捕和3D建模了,请允许我做个悲伤的表情)。但抛开这些光鲜的外衣,仅从剧本本身出发纵向对比,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两个字——“草率”。
一、“少女向前冲!”——难以理解的爱情叙事

看过本片的观众一定可以理解本片的主旨和基调绝不是前两作所倚重和侧重的爱情元素——所以我要说本片的宣发是真的懂行的,不然搞出类似“为爱开门”之类的宣发灾难的话,对本片绝对就是毁灭性的debuff。实际上除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商业价值之外,本片的爱情元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女主铃芽的旅程提供一个有力的动机,但正是这个动机,造成了全片剧情的拧巴和逻辑自洽困难。纵观全片想表达的东西,其中包含了对后灾难时期的物哀和人文关怀,包含了对亲情和生活的理解与和解,包含了各地风土人情以及从这些乡土之情中渗出的老百姓特有的朴实、善良、乐观、豁达——当然也包含了女主铃芽对男主草太的恋慕,然而在这些元素中,恰恰分量最轻也最无关紧要的就是铃芽对草太的“一见钟情”;而将这种“一见钟情”作为故事的推动力,特别是一上来就简单粗暴地将铃芽对草太的好感度直接拉满……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莫名其妙的拉扯和撕裂感。在我看来,如果将本片的故事和核心推动力改作铃芽的心灵之旅,减少与男主草太之间生硬的拉郎配和暧昧情节,或者改为深入刻画草太与铃芽之间的心灵对答,而不仅仅止于旅途和冒险伙伴这样浅层次的互动,结合与姨妈环的亲情描写的升华,故事的叙事性会显著地提升。有意思的是,翻到之前对诚哥的访谈时,这方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印证,诚哥表示:“主人公方面,上一部《天气之子》是男孩子的故事,所以我想把新作品写成女孩子的故事。为了准备这次采访,我看了以前大纲里的很多东西,发现女主角最早的名字是‘NANOKA’,和原小姐的“菜乃华”读音一样,当然这只是个巧合(笑)那时候的大纲,是打算拍成一部‘NANOKA’和‘TAMAKI’的两个女孩的公路电影的,但‘TAMAKI’后来成了女主的姨妈。”
想必这个故事的原貌如何,并不难猜到。
二、灾难公路片——社会议题与人文关怀的是与非
如果是初次观看的朋友,非常建议把观赏这部电影的定位放在是一部体现“少女的成长、生活的达观、后灾难时代如何审视和面对”三者相交织的公路片上面。在片中,实际上铃芽这一路上与其说是在“关门”,倒不如说是为沿途的生活过的遗迹奉上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祭奠”。通过对一个个废墟的拜访,特别是在与姨妈环的争吵后,回忆起了儿时的记忆,无论是铃芽还是观众都能恍然大悟,“关门”与阻止灾难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灾难过后如何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做到与生活的妥协、牺牲和和解,才能鼓起勇气一路前行。这也正是为什么作为大背景的311大地震电影并没有直接点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如何在灾难后通过电影汲取一些面对灾难和悲剧的力量,恐怕才是诚哥所要表达的。

在你名大获成功和天气之子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诚哥非常急于将自己从你名这部大山的阴影下抽出来,将单纯的爱情升华为“人情”,更多地将主题聚焦于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社会议题和人文关怀上,同时在叙事手法上也相较前两者有了明显突破,没有出现天气之子那样让人一头黑线的MV全开,但具体到电影讲故事的水平本身则是很难令人满意。一方面就是爱情元素的搅局外加后期爱情亲情人文关怀一股脑儿地大杂烩,使得主线过于散乱和喧宾夺主,以至于直到看完电影的24小时以内我都在思考环姨妈这个角色出场的意义是不是诚哥的电影必须要有年上要素……另一方面,电影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并没有将地震和灾难带来的伤痛和反思足够地表现出来,那么恐怕除了亲身经历过地震的观众很难能够GET到这种情怀。不得不说,虽然一直以来普通观众对新海诚存在着“爱情电影导演”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通过科幻或者玄幻故事的来体现自己所理解的人文情怀才是他心目中跳出《秒速5厘米》《言叶之庭》这样的小作坊舒适区的终极目标,但恰恰这方面却又是他最大的弱项。他对灾难和社会人文主题的理解就如同始终吃不透说不明的爱情观一样,迷茫又摇摆;这种迷茫和摇摆带来的忧伤和苦痛,使得他的代表性的作品(如秒五和云彼)笔下的角色显得是如此的动人和鲜活,但也凸显出他在面对社会和人文议题时所始终难以有所突破的浅尝辄止,就如同面对“城市”这个诚哥所最钟爱的舞台一样,只有流光溢彩的光鲜和阴雨绵绵的阴郁这硬币一样截然相反的两面。因此我认为这实际上才是造成部分观众对本片观感不如预期的本质原因——故事缺乏足够强的内核和行动逻辑,使得故事就如同一桌山珍海味食材却鼓捣成了一锅“我全都要的”乱炖一样,支离破碎。
不过客观公正地说,受时代和大环境的局限性,这点其实也并不是诚哥所独有的毛病,典型例子就是同为公路片类型的《日本沉没2020》,在挂着汤浅政明大名的前提下可以说是把原作小松左京所想表达的主旨糟蹋了个一干二净;然而比较讽刺的是,这种绚丽的大制作大场面,杂糅上颇具东方神秘主义元素的伤春悲秋,却恰是西方艺术界的主流好球区和冲奖的成功密码……
三、展望未来——叹息之壁的喟叹
作为一名诚哥的忠实粉丝,实事求是地讲《铃芽之旅》并不是诚哥“跌落神坛”最差的作品,至少比《天气之子》那种看完一头问号一肚子愤懑的体验要好太多,但这部电影一定是他迄今为止最“急”的作品。无论是宽银幕画幅,与大量真人电影式的演出还是阵内一真加入制作阵容后比前作RADWIMPS的日常风格更加宏大的音乐,都显示出本片是一部商业气息和回馈观众意味相比前两作更加浓厚的动画,所谓的集大成之作也并非虚言。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能理解本片的故事逻辑和表现形式为什么显得更加爆米花一些,使得大量电影和动画评论家发出本片是“新海诚努力跳出爱情动画窠臼”的评论。然而作为一名从《星之声》一路走来的观众,我反而觉得,你名的出圈和成功给一般观众带来的刻板印象恰恰就是“新海诚只会拍爱情题材”,实际上诚哥真正的偏好和擅长是民俗、科幻、人生感悟的结合,是宏大背景下以小见大的物伤感怀,这才是新海诚的初心,这才是他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东西,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安逸圈。你名的成功依靠的不光是雅俗共赏的爱情元素,更是人物塑造、民俗学设定、叙事手法、剧情节奏和情绪调动等等诸多方面的趋于完美和高度平衡,这在以往的诚哥电影中是从未做到过的,也是《天气之子》相比之下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因此在看过本片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创作者想要翻越一座自己砌就的高山是一件何等艰难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为一个粉丝悲观点看,很可能诚哥这辈子也拍不出超越你名的作品了。
那么未来粉丝们是希望看到新海诚在挑战自己地道路上更加激进地前进?还是退回他以往的舒适区?坦率地讲,我还是很敬佩诚哥的进取心,你名之后明明可以功成名就坐享其成,但是却依旧在不停挑战自己,试图做好别人认为他做不到的东西。作为死忠粉丝,恐怕我们也只能一方面调整心态和观赏角度,毕竟你让已经逼近天命之年的诚哥永远写悸动的青春爱情过于不现实,另一方面也祈祷诚哥能够真的找到一个靠谱的能够把自己创作意志完美准确地贯彻出来的脚本帮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再创辉煌。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那句话——
——
大家骂完之后记得去买票哦!铃芽!可爱!(吸溜)
PS:想找枪版截图都找不到,叹气
确实,铃芽之旅所包含的主题之多已经——这不光是篇幅不够能解决的了,总感觉没法仅用一个故事就装下。固然它们每一个都有迹可循,但最后还是不免做成了“只有作者能完全理解”的感觉(很矛盾地说,你必须先懂这部电影才能看懂这部电影),着实可惜。
我看过的影视作品特别少,就我个人而言体验还不错,小情节的感染力在线,对于大情节我可以说服自己看懂了/理解了这个主题,不过这种行为本身就够不正常了。不过哪怕仅有一次与电影真正共情,也就值得看了
作者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