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在心灵的境界线上浅吟低唱——浅谈吉浦康裕和他的作品

截止2016年3月12日,李世石被阿尔法狗连续吊打三局,在五局三胜制的比赛中已经提前告负,接下来唯一悬念,大概只有他会不会被阿尔法狗打成5: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在棋类游戏的最后一块领地,也即将被AI连根拔起。相比大众对《终结者》或是机器人三定律的调侃,我倒是想起吉浦康裕和他的《夏娃的时间》。即使在未来的某一天AI真的可以比拟人类,我觉得他们说出“请不要把天堂分开”的几率,也比拿起冲锋枪突突突要高得多。

于是借机扔出一篇老文,从吉浦康裕的主页上看,新作应该锐意制作中,不过以他的速度,2016年恐怕我们连个预告片都是看不到的(笑。

PS:《苍之茧》、《夏娃的时间》和《阿茹茉妮》真是很棒特棒非常棒,去补了绝对不吃亏。

此文创作于2014年5月,原载于《二次元狂热》第67期。

在树木仍旧熟睡的清晨,

烟雾在天空中留下一道轨迹,

和地平线交汇,

形成了银色的十字。

 

在大海仍旧熟睡的清晨,

月亮也停止了等待,

满月盈亏如同摇篮,

代替祈祷者进行着祈祷。

 

那是最后一个天使,

那是仅存的号角。

无法孵化的苍白蚕茧,

失去了微笑。

 

在星星仍旧熟睡的清晨,

至少有着布满云彩的天空。

在神明仍旧存在的时代,

有着生长在潮湿的闪闪发亮的花园中的草莓。

 

约好有一天我们会相见。

我不会遗忘你。

——《蒼い繭》

8e095ba7d933c89574b60b4bd71373f0830200e7

一、最初的原点——《水之语》

翻看日本独立动画人的履历,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独立动画人第一次进入大众观众的视野,都是以一部短小精致的动画短片来实现的。而不管他之后又做出几多佳片,其中的要素无一例外都可以追溯到他最初的那部作品之中,或者说,那最初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几分钟,便是创作者创作欲望所诞生的原点。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天朝观众很熟悉的新海诚,不管是《秒速5CM》还是《言叶之庭》。他的主题始终跳不出从《她和她的猫》开始就一直在阐述的距离感。凭借《回忆积木小屋》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加藤久仁生,他的毕业作品《The Apple Incident》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后来出现在《回忆积木小屋》中的方方正正的小屋。还有做出《头山》与《乡村医生》的山村浩二,在首部作品《水栖》中,他那荒诞阴冷的风格就已然定型。再看看庵野秀明和GAINAX,《EVA》和《天元突破》这些作品的神性,其实早在天马星空的《DAICON3》中就表露无遗。

这其中的缘由也不难理解。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做动画可不同于拿着一台DV也能拍出《女巫布莱尔》的电影制作。无论你有着怎么样的奇思妙想,最终还是要靠着一秒24帧的绘图来搞定。像山村浩二的《头山》,短短的十分钟剧情就用了一万多张手绘的原画。对于往往监督剧本原画一把抓的独立动画人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想观众输出最深刻的情感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所以这些作品的长度一般只是几分钟,刚好够说完一个故事便好。不过笔者今天所要介绍的,却与上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无关,而是一个对于天朝观众来说并不太熟悉的名字——吉浦康裕。

吉浦康裕,1980年4月3日出生, 虽然出生在北海道,但他的大部分人生却是在九州度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便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读的幼稚园的屋顶很高,并且天花板上还有大大的风扇。这个场景想必给童年的吉浦康裕留下了深刻又帅气的印象,在他的《水之语》和《夏娃的时间》中,幼稚园时的记忆化成了连接机器人与人类的咖啡馆,成为了他标志性的场景之一。到了小学,他转而沉迷在科幻小说之中,并且读的都是阿西莫夫和菲利普·K·迪克这样的经典科幻小说。为他今后创作中扎实的科幻逻辑打下了基础。小学毕业前夕,他还写了一本名叫《竜巻を追って》的小说,据说在同学之中颇受欢迎。联想起某只蘑菇在中学时就开始写《FATE》并且还以此勾搭到了一生的基友。笔者只能哀叹当时只知道埋头学习的自己实在是个人生的loser。

上了中学,吉浦康裕在哥哥的影响下加入了演剧部,并且对戏剧产生了兴趣。虽然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并没有成为演员的天赋,最终选择了九州艺术工科大学的艺术工学专业去学画CG,但是戏剧对他的影响却深刻的反应在了他的作品之中。像《水之语》和《夏娃的时间》这种以咖啡馆为主要舞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线索的作品,正是戏剧而非动画的长项。

应该说大学是人生中最自由的一段时光,离家独立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也没有了每天必须交给老师的作业,再加上不论你的爱好是什么,总是能在学校里找到足够的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于是各种可能性也就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有的人选择了打DOTA和LOL,也有的人则选择了制作动画。同他的前辈加藤久仁生和山村浩二一样,吉浦康裕也是从大学便开始独立制作动画。在大二那年,他用了两周时间做出了一部3D背景2D人物的短片《我ハ機ナリ》,这部短片不仅在校内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后来还在NHK卫星第一频道的“数字体育场”中播出。可惜这部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同新海诚的《被包围的世界》一样,已经成了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幻之作品。虽说根据网络上的信息,5月17号池袋的著名文艺影院“新文芸座”举办的“吉浦康裕映画祭”中会播出这部作品,不过笔者却是无缘得见

初试水便获得好评的吉浦康裕再接再厉,花了半年时间炮制出第二部短篇动画《德玛纳说》。不过此时他显然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部作品除了颇具特色的主视角运镜和诡异到无法理解的剧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要素。

到了2002年,面临着毕业的吉浦康裕大概也觉得用自己之前做的晦涩难懂的作品尽管能拿到一些小奖,对于就业来讲却未必有足够的分量。于是《水之语》适时诞生。同时这部作品也成为了吉浦康裕风格确立的原点。这部只有9分钟的短片情节其实十分简单:一位刚刚失恋的男青年为了排解郁闷来到了名为“水之语”的咖啡店。狭小的咖啡店内不同顾客的谈话交杂在一起,让狭小的咖啡馆略显嘈杂却又莫名的安心。啜着苦咖啡的男主角在女服务员的指引下经由招牌后的小门踏入了奇妙的空间,发现顾客的言语都变成了一个个的水泡,随着人们的强调飘荡,随着人们的遗忘破裂。当他回到咖啡馆,心情已经舒缓下来了的主角却发现自己颇有好感的女服务员原来是个机器人,她帮助自己并非出于好感。而只是因为机器人三原则的要求。

《水之语》对于吉浦康裕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首先,这部作品终于不再晦涩,虽然其中不少的地方需要反复观看才能理解并且获得最大乐趣,但独具匠心的运镜已经足矣征服一般的观众。在这部作品里,吉浦康裕熟练的使用近焦和远焦的推拉转换剧情的重点。也喜欢用斜向下俯视的镜头视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位置表现他们之间关系。这些也成了今后他标志性的镜头语言。同时,《水之语》为他接连收获了三个奖项,这也让他的独立工作室“六花工作室”得以延续。并且也为他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作为一个独立动画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其次,从编剧手法上说,吉浦康裕巧妙的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穿插在动画的各个角落之中。比如他一共给了在读书的顾客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特别摘抄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条:机器人不应该伤害或眼看人将要遇害而袖手不管。第二个镜头则选择了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的选段:我们透过水晶玻璃向外窥探,仿佛在观赏一座巨大的水族馆。因为这两个镜头是穿插在其他顾客的闲谈之中,所以初次观看时并不会感到什么。而当看到故事最后,发现开导男主角的女服务员是机器人时,我们反过头来才发现机器人三原则的第一条代表着什么——因为女服务员看到男主不开心,为了防止男主受到精神伤害,才会在动画的开始主动去搭讪,且因为她是机器人,才会说“我可与失恋无缘”。而后在其他顾客要续杯咖啡时,也是因为系统判断保护男主的重要性大于接待顾客,所以才会在和男主说完话后再去接待顾客。并且吉浦康裕此时还狡猾的切换到了男主的视角,这样一来,就合情合理地没有让男主/观众看到女服务生的背面,可以把女服务生是机器人这个包袱留到最后。另外《海底两万里》的那个梗则更为隐晦。在凡尔纳的原作中,这句话所对应的一幕是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询问尼莫船长鹦鹉螺号的电力从何而来,船长回答是从水中提取氯化钠生成电力,正好与那条以“人们的言语”为食物的鱼相呼应。而阿龙纳斯看到海底的美景心情舒畅也对应了主角的失恋被治愈。可以说,这完全是作为经典科幻爱好者吉浦康裕给同是经典科幻爱好者的观众留下的彩蛋吧。

最后,在主题上,咖啡馆里的闲谈看似杂乱无章,处处连接的言语却正好对应“沟通”这个主题。就像新海诚的作品中始终在讲“距离”一样。“沟通”也是贯穿今后吉浦康裕每一部作品的关键词。在故事的最后,男主在女服务生主动的沟通下解开了心中的结。这也是吉浦康裕用善解人意的机器人和情绪波动强烈的人类做的一个对比。不过这一点我们还是留到下一章节里的《夏娃的时间》再详谈。

1f7c16b30f2442a77ac66e95d743ad4bd01302e7

二、温暖的感觉——从《苍之茧》到《夏娃的时间》

可惜2002年注定不是属于吉浦康裕的年份。《水之语》虽然精巧又优秀,但在独立动画领域,2002年的所有视线几乎都被有着“新世纪独立动画制作的金字塔顶端”之称的《星之声》吸引了。最终《星之声》的DVD卖出了5万套,即使和商业动画相比,也足矣碾压大部分的作品。如此骄人的成绩自然也影响到了吉浦康裕,他当即放弃参加就职活动,给别人打工的打算。跑回老家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打造出了《苍之茧》。

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受到了《星之声》不小的影响。比如命名方式都是英文+日语,还都是“之”字连接。《星之声》全长24分26秒,《苍之茧》全长22分54秒,几乎没有差异。两者的主题曲插入时机也差不多。在笔者看来,这大概是吉浦康裕在模仿《星之声》的讲述节奏以求受到观众的欢迎吧。不过,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星之声》实质上是讲一场苦逼的异地恋,科幻只是个好用的背景。而《苍之茧》却扎扎实实的讲了一个人类因为环境恶化,不得已跑到月球上过日子还把以前的事情都忘了,自以为活在地球上的苦逼科幻故事。虽然挖掘局的各种细节以及颇有后工业时代味道的电脑显示吉浦康裕的专业学的不错,虽然同名主题曲《苍之茧》足矣比肩《星之声》的主题曲《Through the years and far away》,虽然给吉浦康裕做音乐的好基友冈田彻的实力也不比新海诚的好基友天门差。但是严肃作品卖不过煽情作品也是市场的定律,世间的公理。所以尽管吉浦康裕真的很努力,他的人气和接受度却远不如新海诚。

显然吉浦康裕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2010年的一个访谈上,他提到《苍之茧》时,也坦诚这部作品的剧情有些晦涩,以及人物几乎没有个性,难以让观众喜欢上。同时,认识到自己极限的他开始寻求与他人的合作。转眼到了2008年,他的新作《夏娃的时间》低调地以OVA的形式分集开始播出。

8e9e162442a7d9336cf57743ab4bd11373f0014a

同《水之语》一样,《夏娃的时间》故事发生的地点依旧是在那个取材于吉浦康裕幼稚园的,有着高高天花板和缓慢旋转的大叶吊扇的咖啡馆。只不过这一次名字被换成了“夏娃的时间”,服务生也不再是善解人意的机器人,而是善解人意和机器人意的凪(也许这咖啡馆就是凪买下的水之语然后翻修的)。在咖啡馆进门处的小黑板上,写着一条奇怪的规则:本店里人类和机器人无区别/请光临的各位协力遵守规则,享受快乐的片刻。原来在故事里的世界,虽然机器人在外表上已经与人并无二致,但大多数人还是把他们当做机械而非智慧生物来看。伦理委员会也规定机器人头上必须显示相应的光环以区分自己和人类。并且因为内置的情绪控制程序。在日常生活中,机器人大多数时间都是面无表情,只是单调的执行主人的命令。某日,故事的主人公向坂陆夫在给自己家的机器人萨米做维护的时候,发现机器人行动记录中显示她去过“夏娃的时间”,无法理解机器人为什么会擅自行动的陆夫拉着自己的损友真崎正和一同前往“夏娃的时间”调查。同时正和的父亲作为伦理委员会的成员,提议对国内可能的诱发机器人自主意识的场所进行清查。在“夏娃的时间”里,通过和亚纪子、耕次、莉娜以及西梅等机器人的接触,陆夫逐渐认识到机器人和人类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很多的时候他们反而比人类更重视身边的人和感情。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在钢琴比赛上风头被机器人抢去的心结也随之解开,重新弹起了钢琴。对萨米的态度也从之前把她视作一个工具,转变为看做是家庭的一份子。同时,正和也与陪伴自己多年的育儿机器人泰克斯重归于好,原本对机器人的自主意识持反对意见的他。最终阻止了伦理委员会的密探,并且决定去和父亲谈一谈。

从《水之语》到《苍之茧》再到《夏娃的时间》,吉浦康裕的进步显而易见。首先他抛弃了自己风格中晦涩难以理解的部分,其次他也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不再是之前单纯的以故事和镜头拉动观众的兴趣。某种意义上,《夏娃的时间》其实就是《水之语》的重塑加强版。名义上的主角向坂陆夫其实只是做一个穿针引线的工作。实际上故事的主体部分还是咖啡馆里的那些顾客。在陆夫和正和眼里的元气女孩亚纪子实际上竟然是同班同学的家用机器人,在咖啡店中的健谈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沉默判若两人。相互爱慕并且都以为对方是人类的耕次和莉娜其实都是各自有主人的机器人,纠结在对主人的服从和对恋人的感情中只求片刻的温暖。无微不至照顾小千惠的西梅爷爷竟然是政府新研发的老年型机器人,为了不让千惠知道真相而对主角鞠躬致谢。哦,还有被主人抛弃,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忘主人家小孩给自己起的名字的卡托朗。以及特意去“夏娃的时间”购买咖啡豆,就是为了得到陆夫一句称赞的萨米。在故事中,吉浦康裕塑造的机器人无论外形像人或是不像人,似乎都比人类更有人情味,更真诚一些。相反,他作品中的人类,比如回到家就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的姐姐,又比如一周也见不到一次面的父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倒在不知不觉中比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疏远。更别说还有类似正和父亲这种,害怕孩子更亲近机器人就给机器人下达不许和孩子说话的命令的自私的人,以及害怕讲出自己把机器人当做家人的事实,于是用各种谎言遮掩的同学。这么看来,机器人不苟言笑的假面具是由命令强制加上,人类脸上的假面具却是自愿戴上。说穿到底,在故事中人类和机器人的区别,实际上只剩下一些由0和1组成的规则来支撑。在那间自由的咖啡馆里,机器人与人类一样喝着夏娃特调,一样谈论着生活中的琐事。有的时候,种族也好,群体也罢,其中的界限和枷锁。完全只是人类这种脆弱的生物自己给自己加上的,所谓庸人自扰正是如此。

6集OVA,总计两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夏娃的时间》的长度是最让人不满的地方。明明剧情发展到伦理委员会的清查逐步扩大,也许又一个“时坂事件”将被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况且正和不是要和父亲去摊牌么。怎么能都不交代就直接打出END的字幕呢。其实吉浦康裕想继续做下去的话,他当然可以继续做下去。以《夏娃的时间》的题材,至少也能做个13集的季番。可是——这样有必要吗?

《夏娃的时间》并非是《银翼杀手》,也不是《我,机器人》,更不是《大都会》。虽然剧场版的主题曲《I have a dream》不禁让人想起马丁·路德·金的那篇著名演讲。但吉浦康裕的核心主题始终是“沟通”,而不是探讨机器人的社会地位。他选择机器人作为主题,一方面是他的科幻素养使然,这是他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则是机器人和人类这两个从物质组成上完全不同的群体之间的交流,不正是“沟通”的最好题材吗?《夏娃的时间》向我们阐述的是一个再简单的不过的道理——平等相处,互倾心声。在咖啡馆里这样做了的机器人和人类之间都能互相沟通理解。而人类之间却要被自己设下的条条框框所制约住。到底两种群体谁更像机器谁更像人呢?

朴实,这也是吉浦康裕的一大优点。在开个高达都得裸飘一下的ACG作品中,“互相理解”这个题材可以说遍地都是,但吉浦康裕总是能给我们惊喜。作为压轴戏的正和与泰克斯的故事,笔者相信大多数观众肯定还以为是老掉牙的“误会——解开误会”的套路。却没想到正和早就知道父亲给泰克斯下命令的事情。他所生气的并非是泰克斯不与他说话,而是他与泰克斯的感情还比不过一条命令。这个矛盾点的设计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毕竟正和也是个十几岁的中学生了。机器人发声原件坏了这种理由能骗得住几岁的孩子却不可能还骗的住他。同时,他的父亲也并非是多么邪恶的坏人。看他和正和说话时的和颜悦色,大概也只是个想做好父亲却早已失去和人平等沟通能力的可怜人。所以故事在此戛然而止便也合情合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也不是一个事件就能扭转的。

并且正和为了机器人去对质父亲,陆夫把萨米视作家庭的一份子已经代表了年轻一代的观念转变。故事的结尾处芦森博士默认“夏娃的时间”存在也说明整个社会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吉浦康裕并非是一个喜欢煽情的人,无论他要传递的情绪是阴郁还是温暖,都会小心的揉碎,均匀的洒在整部作品之中。虽然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重点情节。但看完之后情绪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渗入观众的身体之中。比如《夏娃的时间》就像一杯夏娃特调。品尝之后让人整个都温暖了起来。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吉浦康裕依旧没有忘记放置一个给经典科幻爱好者们的彩蛋,由潮月所写的那条解除机器人感情限制的代码编号为1138,这个编号来自1971年的一部老片,讲述了在25世纪的极权国家里,编号为THX1138的工人放弃政府下发的控制思想的“镇静剂”,开始实行自由意志的故事。正好和咖啡馆里的那条特殊命令的内涵相对应。

8e9e162442a7d9336c607743ab4bd11372f001e7

三、前进的步伐——《颠倒的帕特玛》与HARMONIE

在制作完《夏娃的时间》后,吉浦康裕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时间并不多。只是帮倒A档设计了一个片头OP。参与了梦寐以求的《EVA·破》的设计工作,似乎主要负责海上场景和海水还原的那部分。然后就是给《NTR的小镇》和《夜樱四重奏》分别作了OAD。反正《夏娃的时间》的票房有2000万,碟片也卖出去一万多张。虽然总收入并不是很多,但相对的宣传成本和人工成本也要少的多。所以这段时间里吉浦康裕大概是不缺钱花,专心研磨下一部作品了。

果然,在2013年,同样是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宣传。在经过一次跳票之后,吉浦康裕的新片《颠倒的帕特玛》登陆了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这次的作品可算吉浦康裕迈出的全面向商业化靠拢的一步。从偏向主流审美的人物设计,到不设花巧简单直接的故事情节,都可算是照顾一般观众的做法。与此同时,吉浦康裕也没有犯《追星星的孩子》那种非要去拍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的错误。《颠倒的帕特玛》虽然有着一个相当不错的点子——因为一次实验,所以人类的重力颠倒了,产生出拥有完全相反的重力方向的两族人。以及一个相当不错的双重反转——原本以为是地上人的爱贺人才是反转人,原本以为是地下人的地底人才是正常重力的人类。但本质上这些点子和剧情反转同《夏娃的时间》里的机器人三定律一样,都只是吉浦康裕为了阐述“沟通”这一核心的道具。《夏娃的时间》是人与机器人的区别,《颠倒的帕特玛》中则干脆让人们受到的重力方向不同,以表现立场上的根本区别。

这种情况下的“沟通”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帕特玛和艾吉的父亲便是因此而丧命。然而只要人的求知欲不会消失,那么前人未竟的事业就肯定会有人接替下去。果然,帕特玛在监督的故意安排下遇到了艾吉。两个人发现只要抱在一起,便可以跑得更快飞的更高,摆脱可恶的政府追兵。

如果你以为到此为止就“沟通”结束了,那么就太小看吉浦康裕了。在故事的前半段中,虽然艾吉和帕特玛是互相帮助的关系。但要是说艾吉真正了解了帕特玛却未必。吉浦康裕在故事中向我们传递的是——只有亲身体验对方所体验的,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处境。在帕特玛被抓之后,艾吉独自前往地底人的世界,在这里他反而成为了反转人,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帕特玛的害怕和脚下没有坚实的大地的不安感。都体验过正常和倒转的两个人才算是真正的互相理解。

同时,在小说的补完中,我们得知地底人原来就是研究重力反转的科学家群体。在绝大部分人类都遭到重力反转飞向宇宙后。这些科学家自知愧疚,把救下来的重力反转人类送向地下。给他们建造了和地球上一样的地底环境。自己则成为反转人类的守护者,代代住在地下的废墟之中。

然后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虽然科学家的后裔已经研究出把重力反转回来的办法。但是爱贺人已经拒绝再与他们做任何沟通。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的真相逐渐只掌握在双方最高领导层的手里,一般民众早已忘记了真正的历史。到伊邪武良即位的时候,他从前代的爱贺领导那里得知了世界的真相。相信只有让人民觉得自己是脚踏实地才能维持人心的稳定。于是他开始实行比前代还严厉的恐怖统治,一方面用洗脑教育让人们觉得天空是罪恶的存在。另一方则派人抓捕地下人,以免地下人的存在被一般民众所知。于是就有了《颠倒的帕特玛》这个故事。

最后在真正的地表上,帕特玛带着受伤的艾吉走向广阔的原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科学家的后代们为了赎罪,守护着受到伤害的反转人。只不过这一次,我们可以相信不会再有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的悲剧。

平心而论,《颠倒的帕特玛》整体上并不如《夏娃的时间》出色。在票房和口碑上似乎也没有达到前者的高度。究其原因,虽然吉浦康裕依旧在谈“沟通”,但可能是太为了向一般观众靠拢。片中对于两个立场的族群——爱贺和地底人之间分歧和融合表现的十分不够。毕竟帕特玛和艾吉至多只能算一对个体之间的了解。除了伊邪武良之外,其他的角色似乎都对另一方并不抱有特殊的恨意或者厌恶。然而试想在现实中我们如果看到脚向上站在屋顶的人,至少会感到生理上的恐惧和不舒服吧。吉浦康裕虽然依旧有着优秀的镜头运用,《颠倒的帕特玛》的画面品质直追新海诚和吉卜力,整部片子也十分流畅有趣,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沉闷,可却少了最重要的值得回味的东西。

faa487510fb30f24e0527f33ce95d143ac4b03e7

对比之下,他为“动画未来2014”制作的短篇《HARMONIE》就得心应手的多了。HARMONIE是法语中和声的意思。这个精致的故事实际上只是截取了某所学校的某个班级的几天时光。吉浦康裕再次把镜头拉近至我们的身边,首先极为写实和残忍的(笑)描述了一群死宅和一群现充之间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然后在一起偶然的恶作剧中,有着绝对音感的主角听到了他所关注的女生真镜名树里的小时候的哼唱的歌。于是本来分成两个世界的死宅和现充突然间有了接点。不过树里并不想提起小时候的不开心的事情,实际上也没有期望男主会理解她的梦境。只是因为男主能弹出那段曲子以及说喜欢那段哼唱,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情况借给了他MP3。

下面故事则完全在吉浦康裕的掌握之中,当观众纷纷以为主角的脑洞和树里的脑洞连在一起,连做梦都能梦到一样的场景时,吉浦康裕一把把我们拉回现实,告诉我们男主之所以能准确说出树里的梦境,只是因为树里把对梦境的讲述也录进了MP3。当观众再次以为男主撕破了画去道歉肯定就真相大白了,吉浦康裕又一把把我们拉进梦幻,在巧合之下,树里更加认为男主和她心灵相通。一方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另一方则是误打误撞捡便宜。《HARMONIE》中所描绘的相互理解似乎完全超出了我们一般的认识。因为这根本就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然而,即使这只是美丽的误会又如何呢,在KOKIA如痴如醉的清唱中,表现梦中故事的片尾曲无疑是对剧情的一种总结。代表树里的阿茹茉妮虽然是机器人,但是却没有其他机器人脸上呆板的面具。代表男主的少年虽然是贫民,却没有其他贫民的垂头丧气。换言之,其实现充的世界与树里,宅的世界与男主都只是相似,而不是契合。从片子中的细节可以看出,现充和死宅两边都是三人组,可明显是组内其他两个人之间更为亲密,也更统一行动。从这层意义上讲,树里和男主都是孤独的。而两个对音乐有共同交点的孤独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互相吸引。在动画的开头,男主对树里的世界的看法是:“那一定是我们无法触及的世界。”到了结尾,他的态度已经转变成“但是我还想要,更加深入(树里的世界)。”既然树里终于得到一个愿意深入并且真正的去了解她的人,那么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已经不重要的。因为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才刚刚开始。

QQ图片20160312231527

四、未来的方向——《???》

在若干年之前,曾有个“独立动画三杰”的说法。那时候新海诚刚刚做完《秒速5CM》,达到迄今为止他职业生涯的顶峰,吉浦康裕还在琢磨刚有雏形的《夏娃的时间》,竹内谦吾以一部《远方城堡里的优娜》展现了令人惊讶的CG电影技术。

时至今日,当年的三杰已经各奔东西。新海诚选择的道路可谓兜兜转转,从放弃自己风格的《追星星的孩子》的失败到风格回归的《言叶之庭》的成功,他故事中的人物终于开始倾听内心的呼唤,顺应欲望的驱动。结尾也由以往爱别离的伤怀变成了云消雨霁的积极。在今年推出的短片《Cross Road》中,新海诚再次证明了他在片长不超过5分钟的领域里的无人能及。如果说在《她和她的猫》以及《星之梦》中,他尚需一组连续的画面来表达所传递的情绪,那么在《Cross Road》中,他已经可以仅用一个场景就做到同等的表述。离港的船只、斜射阳光里漂浮的灰尘、考试铃响翻开试卷的那一刻、以及录取榜下蹦蹦跳跳的女孩。在短短的两分钟内,从惆怅到激昂再到幸福的情绪被完美的表达出来并且起承转合的极为顺畅自然。新海诚前进的方式正如他极力表现的爱情那样,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的尝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作为日本3D CG动画的先行者。竹内谦吾则在独立动画界中芸花一现,转而潜心钻研技术。实际上,《远方城堡里的优娜》作为他唯一一部监督的作品,虽然在画面表现上无可挑剔,剧情上却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或许他本来的目的就并非是成为一名监督,而只是需要一个展现自己技术水平的机会。此刻,他如愿以偿的作为著名CGI动画工作室Marza Animation Planet的核心,活跃在一幕幕动画场景以及游戏过场的背后。

那本文的主角吉浦康裕呢?

从《夏娃的时间》到《颠倒的帕特玛》再到《HARMONIE》。他前进的步伐缓慢而稳定。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创作历程是每部作品完善一个自己的短板。《苍之茧》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夏娃的时间》为角色注入了个性和情感,《颠倒的帕特玛》做到了真正的动画长片(《夏娃的时间》是先以6集OVA的形式播放的),《HARMONIE》则在编剧和人物塑造上又有了新的进展。相比更偏向商业化的新海诚以及已经离开了这个领域的竹内谦吾。吉浦康裕和他的六花工作室则不紧不慢,宁缺毋滥地贯彻着自己的理念。现在,他一如既往的没有公布下面的工作计划,只是在《Newtype》上开了一个小小的专栏写杂谈,当然其中的内容大多与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有关。

在本文的开始,我们曾说每个独立监督的第一部作品,都是他创作欲望的原点。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为了完善那个原点而做出的努力。

努力是为了进步,进步则是为了实现梦想。

这大概也就是每一个创作者的——未来的方向。

 

我知道

那小小的双手

能怀揣多少梦想步履蹒跚

虽然那时候也有你的笑脸

但我还是悄悄的

兀自饮泣

 

没关系的

我永远都会伴在你身旁

抹去泪水

带走苦痛

只要和你在一起

浅色回忆

活在理想中的实用主义者、最扭曲的正派人、矛盾集合体的活标本。秉承爱情原教旨主义,在冬夜常常抬头仰望南天上的猎户座,妄想着有一天可以在某本书的扉页写上“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的妻子,以及那些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的朋友们。”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